11月15日至16日,“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暨第六届航空科技翻译学术交流会”在西安邮电大学成功举办。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教授带队,副院长田娟博士、骨干教师贾晓鸽、剧叶玲及多名研究生共同参会,在这场全国性学术盛会上展现了学院师生的科研热情与学术风采。

专家引领,师生组团赴学术之约
本次研讨会以“智能时代科技翻译的理论前沿、标准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核心议题,吸引了全国300余名高校学者、科研院所专家及行业代表参与。作为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席,胡宗锋教授受邀在开幕式上致辞,分享了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与前沿思考。

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始终秉持“专家引领、科研驱动、实践赋能”的人才培养理念,此次组织师生共同参会,为教师搭建了与同行交流平台,也让研究生近距离接触学术前沿。教师们全程参与研讨,围绕AI赋能翻译教育、产学研用融合等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为学院教学科研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研究生发声,学术实践亮眼分论坛
在分论坛交流环节,我院研究生黄安琪、姜瑾凭借扎实的科研积累,分别宣读了参会论文。论文聚焦传记文学翻译,探讨人工与机器翻译的协同路径,并从语言、交际、文化三个维度,剖析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差异特点。

两位研究生的发言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展现了扎实专业功底与敏锐学术视角,引发了现场专家关注与讨论。此次论文宣读既是对她们科研能力的肯定,也让研究生在全国性学术平台锻炼了表达能力、拓宽了学术视野,践行了学院“以实践促成长”的培养思路。
以会促学,深化人才培养新路径
此次参会是学院鼓励研究生参与校外学术活动的重要实践,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体现。通过与全国顶尖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研究生了解了科技翻译领域最新研究动态,明确了自身科研方向的优化空间;教师则通过行业前沿信息碰撞,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素材。
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更多研究生走出校园、参与高水平学术研讨,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以此次参会为契机,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结合,助力研究生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据悉: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自198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二十届,是我国科技翻译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本次大会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航空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国际化人才培养分会与西安邮电大学联合主办。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巩红、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及胡宗锋教授先后致辞。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党争胜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胡开宝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华树教授等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