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地域文学翻译与传播”学术交流会在该校信远Ⅱ区424会议室召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相关领导、师生代表参会,我院院长胡宗锋教授及RobinGilbank(罗宾・吉尔班克)博士应邀出席。

胡宗锋教授以“文学翻译中的文明互鉴与文心相通”为题作讲座,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翻译、教育及人文社科领域的影响与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在机械性、标准化翻译中优势显著,但面对富含创造力与文化深度的文学翻译,仍需译者的创造性参与和文化判断。他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再创造,优秀译者应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注重语境适配与文化表达,实现跨文化有效传播。结合自身实践,他提到数字化与智能化背景下,翻译工作者需兼具扎实语言功底、人文精神,以及文化责任与品德修养。

RobinGilbank博士分享了中国文学英译的历史与实践经验,回顾近代中国文学翻译发展脉络,并结合自身经历介绍陕西文学英译历程。他表示,在陕西文学外译中深刻体会到文化差异与翻译难题,凸显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谈及出版与翻译的挑战与机遇时,他指出经济压力与文化差异下,原创性与独立出版为作品发布提供新可能,既带来更多自由,也促进创新。他还分享了与国际出版社的合作案例,展示如何推动当代中国文学走向国际市场,并针对《装台》的翻译,探讨了作品主题及翻译过程中的相关表现。
会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副院长王军平教授就两位学者在陕西地域文学合译实践展开访谈,围绕译本选择、翻译过程及译后接受等核心议题对话。两位教授表示,译本选择会兼顾作品的思想价值、文化意义及国际传播潜力;翻译中,中外译者的密切合作有助于精准把握语言表达,深化文化理解;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仍面临挑战,既需高质量译作,也依赖多元传播渠道与跨文化理解的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