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我院穆涛教授受邀为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由〈史记〉〈尚书〉〈诗经〉的典籍记载,考述孔子“周游列国”的动念及意图》的深度学术讲座。
穆涛教授以《史记》记载为切入点,解析孔子从55岁至68岁周游九个诸侯国的历程。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以“天道”与“民愿”为核心关切,通过整理古籍重构文化秩序。他指出,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完成了两项影响深远的文化工程——《诗经》《尚书》的编辑,并以此为教材教授学生。这两部典籍在经历秦朝“焚书”劫难后,在汉代重生,并被列入“五经”,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文化体系的基石。
“腹有诗书气自华”,穆涛教授阐释了《诗经》与《尚书》对中华文明的深层塑造。他系统梳理了两部经典的结集过程、历史兴衰及其社会功能,他谈到,两部典籍相互辉映,共同涵养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品格,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道人心。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分享,更是对文学创作者回归文化根脉的呼吁——唯有扎根传统土壤,方能培育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文学新林。